為提高我院師生學術水平、拓寬學術視野、加強學術交流,福建師范大學潘熙鋒教授受邀于4月28日上午在5A427作學術報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張勤勇院長主持報告會。
報告會現場
潘熙鋒教授以“聚變堆高場磁體用超導材料研究進展、現狀及其展望”為題進行報告,報告由三個部分組成。在報告的第一部分,潘熙鋒教授介紹了超導材料對應發展聚變堆的意義。他指出,聚變是一種將氫原子核聚合成氦原子核的核反應過程。聚變堆是一種利用聚變反應產生的熱能來發電的裝置。而高場磁鐵是聚變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控制等離子體的運動軌跡,保證聚變反應的持續進行。超導材料的引入,可以提高磁場強度和磁體的能量密度,從而使得聚變堆的性能更加優越。
在第二部分,潘熙鋒教授詳細介紹了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發展現狀。他指出,目前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提高超導材料的臨界電流密度,以提高磁體的工作溫度;二是研究新型高溫超導材料,以提高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他還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在這兩個方向上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并對不同材料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和比較。
在第三部分,潘熙鋒教授對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和展望。他指出,目前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研究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他呼吁國內外的研究者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推動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研究和應用。
整個報告過程中,潘熙鋒教授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讓與會的師生們對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研究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報告結束后,與會的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聚變堆高場超導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報告人簡介:
潘熙鋒,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先進高溫超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人才,目前任職于福建師范大學物理與能源學院。2011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9-2011年曾在日本九州大學、日本國立材料研究院(NIMS)學習超導材料與低溫工程測量技術;2011-2019年在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先進高溫和高場超導材料工程化技術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