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承辦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

作者:孫曼兮 張雪萍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易班發展中心)瀏覽次數:10

82123,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西華大學承辦的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成都召開。來自農業工程領域的1500專家代表圍繞“農業工程與農業強國”的主題,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學術交流,積極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建言獻策,積極為加強農業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學術年會會場

學術年會隆重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羅錫文、康紹忠、陳學庚、李天來、趙春江、李培武院士出席大會,來自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70余所高??蒲性核膶<覍W者以及大北農、新騰數致、中國一拖集團、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極飛科技等20多家企業代表相聚一堂,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宇飛、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石靜、四川省經濟與信息化廳、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領導一行受邀參加了開幕式,共商我國農業技術裝備發展大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黨委副書記朱明主持開幕式。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朱明主持開幕式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黨委書記張輝、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李宇飛、原農業部副部長牛盾、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汪懋華院士、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文俊、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副理事長方憲法、西華大學校長李秋實等嘉賓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張輝理事長在致辭中提出黨的二十大為我國農業工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強調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業工程學科迫切需要做出調整,適應新形勢,擔當新使命,匯聚知識,凝聚共識,為共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農業強國,貢獻農業工程力量。

張輝理事長致辭

李宇飛表示,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四川“三農”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確把“加快農業裝備現代化”作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十大重點任務之一,把“智能農機”納入了省裝備制造等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他對四川省農機創新發展提出了希望,明確規劃了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發展任務。

李宇飛致辭

汪懋華院士指出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要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共同推動農業未來化工程化創新發展,為農業工程科技研究和學科建設創新指明了方向。

汪懋華院士致辭

原農業部副部長牛盾提出要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下的現代化農業工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強國必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的講話精神,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堅持四個面向,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原農業部副部長牛盾致辭

李秋實校長在致辭中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結合學校工作實際,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歷程。他指出,將繼續秉承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初心,舉全校之力,主動對接四川省農業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不斷強化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全力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以此次大會為契機,在丘陵地區農機化“卡脖子”關鍵共性核心技術、裝備與工藝方面力求突破,矢志成為“天府糧倉”行動的“新動能”。此次大會,既是交流探討推動我國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對四川省農業技術裝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西華大學校長李秋實致辭

學術報告內容豐富

本次年會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各類活動,圍繞加快農業強國建設,以及智慧農業與數字鄉村、農業機械化與裝備工程,農業水土工程、現代設施農業農村農園,農業航空耕地保障與生態修復,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規劃與建設,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農村人居環境等不同領域安排了全體大會報告和分會場報告。

大會主會場邀請了包括6名院士作大會報告。其中,羅錫文院士以《無人農場的探索與實踐》為題,強調了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無人農場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途徑;李培武院士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智能檢測展望》為題,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風險評估、控制與溯源等科技創新、學科建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李天來院士以《樹立大食物觀 推進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為題,從高站位對中國特色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走向進行了分析和規劃;康紹忠院士以《西北旱區節水抑鹽機理與排灌協同調控》為題,詳細介紹了課題組的代表性成果,強調了發展高水效農業是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核心問題;陳學庚院士以《科技創新,推進我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為題,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以及國內外農機化發展情況,提出我國農業機械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技術路徑;趙春江院士以《農業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為題,圍繞農業領域人工智能發展情況及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傳統農業進行了主題報告,表示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院士報告會現場

本次年會還設立19個分會場,包括13個專題,總共200多場精彩報告以及200多個論文墻報展示,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們共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討農業工程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的現狀、方向、任務和推進路徑達到目標更高標準的中國化、時代化、學術交流、合作共享,互促共進。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論壇

會議期間,還召開了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會和農業工程學報編委會會議,開展了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以及成果需求發布與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為企事業單位和高校提供一次難得的展示風采和信息共享的機會。

823日上午,2023年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論壇在西華大學郫都校區辦公樓101會議室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陳學庚教授,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監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方憲法教授,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原黨委書記胡志超研究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機化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楊敏麗教授,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丘陵山區農林機械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龐有倫研究員,西華大學原黨委書記、四川省鄉村振興促進會會長邊慧敏教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秋實,校黨委副書記張力,副校長郎方年,受邀出席。參加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的部分代表,以及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的領導與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楊敏麗教授主持論壇。

論壇會場

會上,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原副所長胡志超研究員作了題為“加快中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思考”的主旨報告。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監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方憲法研究員作了題為“丘陵山地農業機械技術進展”的主旨報告。報告簡要回顧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分析了中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面臨的困境、機遇,提出了發展策略與思考。

專家作主旨報告

圍繞論壇主題和兩個專家的主旨報告,與會代表踴躍交流發言,暢談所思所想,積極為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建言獻策。大家認為,針對中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如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問題,建議要加強頂層設計、采取舉國體制等措施,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機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機構,提高機械化服務水平和服務范圍,推進職業農民培訓,加大技術創新和設備研發力度,加快設備更新換代,提高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促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家表示,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加入,中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針對與會人員的發言和“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陳學庚教授分別作了點評,并就加快中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提出了成立全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領導小組與專家組、制定發展規劃、加強農業機械化人才培養、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

院士點評

李秋實校長在講話中代表學校感謝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和各位院士、專家對學校的信任和支持,感謝各位專家和企業對學校學科建設發展的大力支持,學校將全力以赴,發揮農機學科和人才優勢,為中國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現代農機裝備研發、擦亮四川農業金字招牌貢獻西華力量。

本屆大會旨在凝聚農業技術裝備領域的優勢力量,有力促進產學研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助力學術科研領域更加系統地開展農業工程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開發、產業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闡釋強農興農的重要意義,分析我國當前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進一步辦好這一覆蓋全國農業工程領域科技工作者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同心協力實現農業工程科學技術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斷加強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交流和聯系,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順利閉幕


823日下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西華大學大劇場落幕。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陳學庚,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方憲法,西華大學校長李秋實、副校長郎方年出席閉幕式。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執行秘書長王應寬、副秘書長王金滿主持閉幕式。

閉幕式現場

在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的指導下,西華大學積極籌備、精心組織,為期兩天的學術年會為全國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呈現了上百場精彩紛呈、形式新穎的學術盛宴。年會采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中國知網、蔻享學術、學說平臺等20余家媒體平臺對學會進行了宣傳報道。本次年會的召開受到了全國農業工程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來自國內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 1500余名學者線下參會,線上瀏覽達4萬人次。

閉幕式上,宣布了特別組織貢獻獎、特別支持貢獻獎、優秀協辦單位獎、優秀支持單位獎、協辦單位獎、支持單位獎共六類獎項的獲獎名單,并為獲獎單位頒發了證書,西華大學獲得特別組織貢獻獎。華南農業大學、寧夏大學相關負責人分別作了下屆學術年會申辦陳述。


頒發證書

王應寬代表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對本次學術年會作了總結。他表示,本次年會是一次團結之盛會、創新之盛會、精彩之盛會。會議對強化人才培養和引領力、把握當前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推進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之間的良性互動、深化合作,聯合開展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加速農業工程科技創新,開辟新領域、找到新賽道,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和非凡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致閉幕詞

王應寬代表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對本次學術年會作總結

羅錫文院士在致閉幕詞時指出,農業工程前途廣闊,農業工程人大有可為,農業工程發展正逢其時,在邁向農業強國的征程中,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無人化將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農業工程事業的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羅錫文院士表示,中國農業工程年會是農業工程領域的品牌會議,自2005 年舉辦首屆年會以來,越辦越好,規模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層次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今后,要讓更多人關注會議主題、學術資料,將年會建成學術交流、激勵創新人才培養、促進合作的綜合平臺。羅錫文院士建議,要更加強調學術年會的嚴肅性,擴大會議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產業界參會、參展、做報告交流,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最后,羅錫文院士宣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西華大學勝利閉幕,下一屆農業工程學術年會將于2025年在廣州華南農業大學舉辦。

閉幕式結束后,舉行了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歌曲《毛主席來到咱農莊》介紹了西華大學是為了響應毛主席“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號召而建立起來的歷史故事;古箏演奏《翠語》、薩克斯演奏《茉莉花》、二胡演奏《賽馬》、鋼琴演奏《思戀》、笛子演奏《牧民新歌》,表達了思鄉之情和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合唱《三星堆隨想》展現了古代蜀文化的輝煌,傳遞著古代智慧的印記;聲樂《我們的新時代》歌頌著老百姓的安居樂業,贊頌著共產黨為人民帶來的美好生活;舞蹈《行歌云水間》用一種獨特的美感帶領觀眾走進侗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共筑美好新時代》激勵新時代人民為新時代的祖國而奮斗。整個文藝演出10個節目,一氣呵成,西華大學師生用歌舞表達了希望祖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的愿望和建設智慧農業,推廣數字鄉村,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大力為農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文藝演出

合影




責編:王舒

編審:翟元平

維護:西華大學·網管中心 蜀ICP備05006459號-1

川公網安備 51010602000503號

十次啦综合怡春院,女将军娇喘迎合雪臀,gay青年男巨chinese自慰,最好最新中文字幕国语,windows vps offline性x